从上海放宽落户政策,看北京落户的松绑

据报道,自202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同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新片区就业的本(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五个新城即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和自

从上海放宽落户政策,看北京落户的松绑

  据报道,自202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同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新片区就业的本(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五个新城即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这些地区选择就业的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

  这则新闻犹如一枚糖衣炮弹,吸引着大量毕业生的眼神,对于正在抉择前途和未来的应届毕业生,就像一个新的指明灯照亮了在上海滩落地扎根的光明。

  之前,按照上海市毕业生落户政策,能够直接落户的必须是符合以下条件:第一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第二种、博士研究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由上述落户政策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落户的必须是国内头部的几个著名高等院校或者一流的学科毕业生,限定比较严格,主要挑选精英人才进沪。

  但是,根据最新政策,享受符合条件直接落户的毕业生范围扩大到全国毕业的全日制应届研究生,只要在五个新城和临港新片区范围内找到工作签约就可以。这个条件可以说相当宽泛了,给全国每年毕业的几十万研究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落户工作选项。上海市此举可谓大手笔,大视野,大胸襟,也是应对城市老龄化,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举措。

  反观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作为首都的北京,在毕业生落户政策上走得还是比较小心翼翼,小步慢走,同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有些小家子气了。

  以往,应届毕业生落户北京,只能考取公务员、事业编制,签约央企国企,到一部分有进京指标的民营企业排队落户等几个固定的渠道,这些年,也导致了很多人才流向江浙沪、珠三角、成渝都市圈等经济潜力突出的地区。

  在今年7月份,北京市公布了新的毕业生落户政策,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本科及以上、“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走计划单列渠道,符合一定条件可办理落户。

  对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做出了限定条件,其中用人单位必须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或委托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档案并办理落户手续,这一条就把很多单位拒之门外了;限定毕业生年龄原则上本科不超过26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同时还应具备是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文化行业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技术等岗位,可引进教育部批准的能够独立设置本科的艺术院校本科毕业生;体育行业的运动员、教练员、赛事运营等岗位,可引进全国性专业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郊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可引进省级师范类高校或其他高校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郊区医疗卫生系统医、药、护、技岗位可引进省级医学类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医、药、技岗位可引进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满足上述条件之一。

  这些落户条件,同上海市的持续放宽政策相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北京的差距和束缚,但是较之前些年,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毕竟已经在重视人才引进和落户保障了。

  当今中国,人才至关重要,一个城市的活力与创新,不能没有年轻人,更不能没有高学历水平的毕业生吸引力,如今加之老龄化的加速,更要重视“抢人大战”的战略意义和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站务联系QQ:293806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