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音乐学院是不是比国内的难考?”
“国外音乐学院毕业回国后找工作有优势吗?”
“我家孩子是考中央音乐学院好,还是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好?”
以上类似的问题我经常会被问到,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通过留言。但这类“因人而异”的问题,在不熟悉对方背景的情况下很难通过一两句话说清楚,轻易下结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正值疫情期间,距大部分国外院校申请和国内艺考、考研时间也越来越近,前两天后台又收到一些相关的留言,我觉得聊聊这个问题也很有意义,遂即以今天的文章展开答复。
结合十几年从中美院校就读到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以及对海外音乐教育大环境的了解,我推荐大家在做选择前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Part1.核心专业能力
无论是报考国内还是国外的音乐院校,专业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最需要被重视的因素。所以要对自己的专业有全方位的了解和定位,可以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你所在的学校的专业水准在国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在同学中,你的专业水平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和全国甚至全世界同龄人相比,你的专业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业界的权威专家怎样评价你的演奏或作品?
你获得过什么样规格比赛的奖项?
如果不想清楚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盲目追求与自己实际水平不匹配的学校,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或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报考了专业水平偏低的学校,错失了发展的机会。在确定了自己的真正实力后,你会更自信,而且在报考的过程中也会更顺利。
正如很多人问我哪所名校适合自己,我的回答是:如果专业过硬,国内外顶级院校任你选;如果还欠点火候,就要相对做一些取舍。
在对自己真实的专业水平有所了解后,下一步就要对学校做筛选了。因为考学涉及双向选择,除了解自己,也需要熟悉校方的专业侧重,然后做精准的匹配。
下面拿作曲专业举例,你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你想报考的学校作曲系偏重什么样风格的作品?流行?爵士?影视、游戏配乐?还是像贝多芬、柴科夫斯基那样的古典音乐?或是比较学术化的现代音乐?
假设是其中某一类,比如作为世界音乐学院教学主流的现代音乐,你是否了解不同学校之间更为细微的风格差别?导师的作品风格和业内地位如何,他们更偏好哪一类的学生?
其次,不管国内外的院校,除了专业外它们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招生标准。在选校前一定要了解文化课、英文考试和其他报考/申请材料的要求。建议提前关注官网,提早准备。
每当现在创作、教学或是录音排练时我都会感慨,留学时作为必修课的“合唱和乐队指挥”对今后的发展而言是最重要、也是最实用的。(图为上学时自己指挥排练新作品)
Part2.其他考量因素
在对个人专业定位及学校的招生标准两方面考虑的基础上,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可以纳入需要考虑的因素。
经常听到国内非作曲和音乐学专业的同学抱怨,自己要学很多理论性的课程。但相较国外院校重视理论的程度,可谓小巫见大巫。打个比方,对于声乐和演奏专业的同学,国内院校中开设的让你们头痛不已的“四大件”放在国外绝对是入门级的存在。可以想象一下小提琴或声乐专业的同学每周要阅读大量文献后,完成十几页关于申克音乐分析、或是斯特拉文斯基某部作品研究的论文,你会觉得国内的作业真是太轻松了。
所以对于有留学计划尤其是读研的同学要仔细斟酌下这个问题: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非母语探索很多未知的、和自己专业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虽说音乐理论层面的认知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但这些极为小众的课题对于今后从事艺术表演和非学术音乐创作的同学(如影视游戏和流行音乐作曲)而言,实用性并不高。
得益于祖国的高速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两三所顶级音乐学院,不少二三线城市的音乐院校师资力量也越来越强。国内高校不仅拥有那些活跃在乐坛的名师,也有很多优秀的海归教师带来了新的音乐理念,全国的音乐教育资源日趋均衡。
很多海外名校师资力量雄厚,任教的大师级音乐家比比皆是,实至名归。但在这里需要留意的是随着中国学生经济实力的增加,海外一些打着与其实力不对等的各种名号的院校也越来越多,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了很多国内的同学。
所以,无论是在国内院校还是留学,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在能力范围内找到专业负责的老师更为重要。
同时,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十几年前相比,之前很难在国内搜索到的乐谱和唱片可轻易从网上获取。你也会发现北京上海音乐活动规格之高,不亚于世界上除了那几个传统“音乐之都”外的任何一座城市。但不得不说的是,国外大学的图书馆资源远强于同级别的国内音乐高校,对于自学能力很强的同学是难得的音乐宝藏。
来美国读书时作品第一次演出:艺术歌曲被南加州大学“作曲家和词作家”新作品项目收录,首演的DVD被出版(如图)。同台的两位校友现分别为纽约爱乐乐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驻团作曲。
在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校的情况后,经济能力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目前来看,国内各高校的学费上差别不大,与留学相比可忽略不计,生活成本相对而言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海外(尤其英美)高校无论从学费还是生活成本角度来衡量均远高于国内,同时不同地区的音乐院校花费差异很大,具体信息可去官网提前了解。
虽然国外院校会对优秀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但与花费总额相比杯水车薪。除进入极少的“录取即免除全部学杂费”的美国顶级院校,或是专业出类拔萃的“抢手”学生,近年来美国知名音乐院校半奖以上的大额奖学金的名额越来越少。
有同学会说,留学的同时是不是可以边打工边学习?
我个人不建议打工或者做兼职。出国的意义其实只有一个,用有限的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尽量不要花太多时间做和专业不相关的事情。教育也是一种投资,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就是最好的回报。所以我建议依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性价比高的国外院校或在国内就读。
当然有人还会说,在国内考学要找老师上专业课,钱花的一点都不比出国少。我确实也见过不少学生以某所高校为目标备考多年仍未被录取,投入了很多金钱和时间成本。但以我看来,这是个人选择和定位上的失误,回到上面一个章节提到的,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校的录取标准做了相对平衡的匹配,可以有效规避这种情况。
很多同学会关心,国内高校就读和海外留学的学位含金量是有高低之别的吗?
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随着民族自信心的不断增强,相较海内外同等级别的音乐学院,个人感觉国内高校的学位含金量是逐渐上升的。但就目前而言,国内就业大环境对于留学生相对更友好一些。我们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和补贴方面可见一斑。
而不得不提的是,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新增音乐专业,人才密度整体提升,同时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海外留学生的回流,高学历的含金量相对降低。
举个例子,二十年前的名校的本科、硕士,或是十年前一所普通学校的博士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抢手。今天,很多应届生即使拥有一纸名校的博士毕业证书,如果不搭配一定的专业成果或业界影响力,也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目前社会对自我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哪里上学,我们更应该注重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在国内接受音乐教育不涉及语言和环境适应问题,这是国内学习的优势之一。
如果选择留学则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语言交流和思维模式均有差异,这对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很多同学刚来美国由于生活的不适应和语言交流障碍无法和教授进行深度交流,很难理解一些核心和精髓的内容。还有很多同学每天和国内的朋友视频聊天,把生物钟过成了中国时间,自然也耽误了学习的进度。
语言是学习知识和融入当地生活的必备技能,这个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
我建议一定要在出国前加强语言学习,通过标准化考试,否则在国外上语言班会拖慢正常学习的进度,影响毕业时间。而且如果没有克服语言的障碍,国外高强度的课后作业和论文写作分分钟让你挂科,得不偿失。
出国后如花费大量精力用在语言上,会失去很多可用于专业提升上的宝贵时间。在专业成长最快速、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如果因为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了专业进度,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我见过太多的同学将大把时间用于语言学习,其专业水平和国内同学相比反倒没有什么实质提升。
斯坦威上的早餐。琴房24小时开放,很多同学(包括当时的我)会把钢琴当餐桌,小心的吃完收拾干净后继续摆上谱子弹(写)。
对于有留学意愿的同学,我建议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再去国外读研。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多个角度衡量,你会在国内获取更加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作曲、钢琴、声乐还是其他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在国内读一所好的音乐学院,专业负责的老师会手把手从基本的技术到音乐的处理教给你,虽然有时很严厉,要求你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去弹、去写。当时你可能不理解,觉得自己好的想法没有得到发挥,殊不知这为你今后的音乐道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也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走弯路的可能。
打好以上基础后再去国外感受各种风格和流派,你会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记得我在南加大读硕士时,作曲主课上老师非常尊重我的意见和看法。他会对你的作品提出建议,然后补充一句:“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也可以坚持你原有的”。听起来是不是很民主?但这种“民主”对于技术和观念尚未形成的学生来讲,自己选择很容易跑偏;但对于基础已打好的学生,这对培养自己的音乐风格来说是个好事。
留学第一课,20世纪和声分析。虽说这些理论在国内都学过,但换了全新的语言从最基础的重学一遍,很多单词也得标上中文作为辅助。
也许你会问,郎朗、王羽佳不就是附中没有毕业就去国外留学了?
无论是郎朗还是王羽佳,他们都是在国内附小和附中打好了基础后才出国深造的。只不过他们是万里挑一的天才,在十几岁的年龄攻克了本科生、博士生都无法达到的技术天花板,然后去国外接受更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和观念,并寻找更多的演出机会。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同龄能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平绝对是小概率事件,更不要说机会和运气等附加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我见过太多从小在国外接受音乐教育的华人留学生,英文说的挺溜,博士毕业后反倒无法用母语来谈论音乐中的一些技术和理论,中文的专业性的交流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有回国发展的打算,这样是很难适应的。
所以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有理想且经济条件允许,本科毕业后可以找一所含金量高的国外音乐学院深造。如果喜欢可以考虑留在当地就业,如果不适合自己,回国发展也来得及。
综合专业、学位含金量和国内认可度等方面考虑,美国和英国应该是最优先被考虑的。当然如果说为了某个优秀的导师,或追求某种风格和流派,或是有其他个人的偏好,很多德国、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的学校也很棒。
结语
当前社会环境下,无论是在国内院校就读还是留学,学历贬值可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但知识和艺术的价值反而会随着个人积累而不断升值。我们更应该把重心放在专业能力的提升,用演奏、用作品说话,理性地规划和选择自己的学业道路。
图文编辑:Nik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