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8城试点公积金“一网通办”城市群协同成发展主流

中国网财经6月9日讯(见习记者甘承浩)近日,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在长三角“一网通办”网络平台上线。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无锡、嘉兴、衢州、芜湖8个试点城市的职工,只要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打算购房,符合公积金缴存地提取条件的,不论购房地与缴存地是

长三角8城试点公积金“一网通办”城市群协同成发展主流

  

中国网财经6月9日讯(见习记者甘承浩)近日,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在长三角“一网通办”网络平台上线。

  

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无锡、嘉兴、衢州、芜湖8个试点城市的职工,只要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打算购房,符合公积金缴存地提取条件的,不论购房地与缴存地是否为同一城市,均可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在线申请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

  

据悉,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通过跨区域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再造,能够对申请人的户籍、婚姻、不动产、交易合同、公积金等信息进行在线实时核验,实现业务办理零等候、秒办结。下一步,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各地接入条件,逐步覆盖区域更多城市。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长三角8个试点城市缴存的公积金人士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业务总计24笔,提取人数30人,提取金额270.21万元。

  

零跑动、零材料、零等候

  

紧随长三角上述8城的脚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于5月28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住房公积金服务“跨省通办”的通知》。通知称,单位及职工如办理“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信息变更”及“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信息变更”、“提前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4项服务事项可通过北京公积金官网网上业务平台全程网上办理。

  

相较于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的“零跑动、零材料、零等候”而言,此次“简化”的北京公积金提取政策仍相对繁琐。通知指出,职工如在异地公积金中心缴存、购买北京房产的,可在北京管理中心申请提取异地中心的住房公积金,申请时应依据异地中心的办理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北京管理中心向职工出具《“跨省通办”业务受理回执》后,在2个工作日内核实购房材料真实性,异地中心接收相关材料后进行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次长三角8城试点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服务的效率来讲,可以侧面反映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作为我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数量众多,几经扩容之后,目前共包括上海一市加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2020年经济总量占比全国24.09%。

  

多管齐下吸引人才

  

发展如此强劲的长三角城市群,也从未吝惜对人才的渴求。以长三角城市南京为例。近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印发《南京市人才落户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与2018年3月1日开始执行的人才落户政策相较,本次通知放宽了对于人才的限制以及随迁子女落户的前提条件。首先,将原本的“40周岁以下且取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年龄放宽至45周岁;其次,将“非全日制研究生”也纳入到可直接落户的范畴;再次,《通知》增加了“一方户口已在南京市,另一方可申请户口迁入的,可以同时申请随迁未成年子女”的规定。

  

最新公布的七普数据显示,南京总人口931.5万,过去十年人口增长131万,增量排名仅位居长三角第7位。增量不仅没有跑赢228.3万的苏州,也跑输了323.6万的杭州、366.8万的合肥、185.2万的上海、179.9万的宁波,甚至跑输了169万的金华。南京在2018年便加入“抢人”大战,这次放宽落户限制,便是对人才吸引的加码。

  

反观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在落户及人才吸引政策方面则稍显逊色。因此,北京也出现户籍人口增长缓慢,“北漂”规模持续放大,北京落户需求“猛烈”的状况。

  

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据,北京2020年的常住总人口是2189.3万人,比2010年的1961.2万人增加227万人,增量排名仅位于全国第十二位。值得注意的是,2010-2020年每年平均常住人口增长1.1%,比2000-2010年的年增长率3.8%出现明显下降。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北京常住人口仍为增长,但增长规模下降了,以前是每年增长50-60万,现在每年只有20-30万,下降了一倍。此外,北京人口存在“结构性问题”:户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没有户籍的“北漂”人口增长快速。过去十年,没有“户口”的北漂规模却增长了137万,平均每年有14万人涌进北京,而且他们在北京常住人口里的比例从36%增加到了38.5%。

  

无论是从购房提取公积金的便利性而言,还是吸引人才落户的力度方面,亦或是从城市吸引力角度,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城市群显然要逊色于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

  

(责任编辑:房晓宇)

  

【来源:中国网财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理性参考。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