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才公寓是龙门招贤引才举措之一。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龙融心摄
刘家健是龙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造价管理站负责人,妻子姜燕是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规划建设部职员。2018年,他们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来到龙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部门屡左边创佳绩右边。
近年来,龙门打造“人才强县”,积极开展“龙腾人才”培育计划,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扩大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队伍。同时,搭载高质量载体平台培养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品质,努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出台新政
已引入硕士研究生158名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早在2008年,龙门就提出“人才强县”发展战略定位,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人社局等27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以来,龙门相继推出《龙门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龙门县人才引进办法(试行)》《龙门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新政。针对机构编制问题,2020年又出台了《龙门县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编制池”使用管理办法》,配套成立“龙门县高层次人才储备中心”,设置“人才编制池”编制100名。
“为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实施,龙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2021年更名为龙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体系。”龙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同年,龙门重新修订《龙门县人才引进办法》,并推出《龙门县“双百工程”人才引进工作方案(2021—2023年)》,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着力推动“十四五”人才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如今,龙门已引入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58名。
除了持续吸引人才落户,龙门还积极实施“柔性”引才方式,采取咨询、讲学、挂职、兼职等方式灵活引进人才。比如,“人才专家智库”的专家或高层次人才工作关系不一定在龙门,但随时可以为龙门提供决策咨询、调研规划、信息策划等服务。以龙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为例,近年来,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龙门就专门成立了旅游专家库智囊团,聘任旅游专家顾问19名,并不定期邀请专家顾问到当地调研指导,取得明显成效。
增进福祉
为博士研究生设“个人储备金账户”
踏进刘家健和姜燕的人才公寓,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一家四口笑容灿烂。据刘家健介绍,2019年6月龙门县人才公寓建成投用,人才公寓还内设饭堂,可同时容纳100余人用餐。生活方面有了完善的保障,刘家健与姜燕把户口迁到了龙门,随后在龙门成家立业。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按照《龙门县人才引进办法》,当地根据学历、职称给予高层次人才3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安家补助,每月享受300元至1万元不等的人才津贴,比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3万元,每月享受1500元人才津贴。对于列入《紧缺人才目录》的人才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人才,还建立单独的“个人储备金账户”,破解人才留不住的困境。通过实施“龙门团圆计划”,组织部门根据岗位空缺、人岗相适、双方意愿情况,为在龙门工作但另一半在异地的人才提供咨询和调动服务,让人才安心为龙门发展作贡献。
近年,龙门还明确全县683名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优秀年轻干部以及各领域人才库人才1025名,向人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左边法律右边法规,协调解决人才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向人才问计问策,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跟踪培养,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同时,每周组织各类人才开展座谈、调研、慰问、沙龙以及文体娱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人才交流沟通,提升人才归属感和获得感。
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钟琦
相关新闻
龙门全市率先实施资助定向培养紧缺医疗人才
龙门在全市率先实施紧缺医疗人才定向资助培养和引进计划,围绕“招、引、培、留”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2017年,龙门制定出台《龙门县资助定向培养紧缺医疗人才工作方案》,实施“资助培养紧缺医疗专业学生定向就业项目”,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力度。2021年,龙门结合当地实际,对方案进行细化调整,对龙门籍学生报读临床医学专业并签约回乡工作8年以上的,给予相应学费和生活费补助,激励本地人才读医回乡就业。其中,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药学专业本科生、护理专业本科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每人每年2.5万元;全日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专科生每人每年1.6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95名临床医学在读生(本科57人、大专138人)签订了“资助定向培养协议”,资助金额500多万元,有3人已毕业并通过考核分配到基层卫生院工作。
据悉,龙门谋划创新用人机制,到2025年计划引进紧缺医疗人才273人,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各学科213人,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60人;计划资助定向本科医学专业240人,大专医学专业160人。同时,通过县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大力探索实施“县招县管镇用”模式、县镇人才联动等多种途径,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服务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