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打拼多年的硕士本科生, 为什么不能落户?|修远研究

?刘远举|凤凰网原创正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一线城市,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才支撑起了一线城市的户籍价值。6月28日,上海市教委、发改委、人社局、公安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降低了应届毕业生在上海的落户门槛。具体来说

在上海打拼多年的硕士本科生, 为什么不能落户?|修远研究

  

  

?刘远举|凤凰网原创

  

正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一线城市,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才支撑起了一线城市的户籍价值。

  

6月28日,上海市教委、发改委、人社局、公安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降低了应届毕业生在上海的落户门槛。

  

具体来说,对于上海学校:

  

1、所有上海高校、研究所的应届硕士生、应届博士生,毕业即可落户

  

2、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即可落户;

  

3、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的本科应届生,在上海五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即可落户。

  

对于非上海学校:

  

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硕士应届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的硕士应届生,毕业即可落户;

  

2、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即可落户。

  

此前,就在6月初,上海市人社局出台了《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保要求,全职在上海工作即可直接落户;对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则要求缴纳社保满6个月。

  

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学校,中国大陆地区上榜的有清华、北大、复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6所。在中国年轻人中,能上这6所的,也就是千分之一。

  

出国留学能上前100名大学的比例会高一些,但就算十分之一,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的有66万人,也就6万人。这6万人不可能都到上海,所以,这个政策能影响到的人非常少。这是一道窄门。

  

再往前溯,这几年在诸多城市的抢人政策中,上海政策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迎还拒。2018年,清华北大的应届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2020年9月,国内博士、双一流硕士、交大复旦同济华师的本科可以直接落户。2020年12月,海归博士直接落户,降低了社保基数要求,毕业两年内回上海工作即可落户。2021年11月,应届研究?在五个新城签约?作,就能直接落户。

  

梳理上述历史,不难发现,这一次,窄门打开的力度显著增大。

  

上海10所211高校名单,包括4所985高校,有在校研究生17.8万人。按照三年计算,每年上海毕业的研究生大约6万人。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

  

所以有人说,上海,终于开始抢人了。不用补贴,不用人才房,只需要放宽落户,就可以抢到人,这就是一线城市的优势。

  

鉴于中国现在对大城市化的政策,还有一些模糊性,较大力度的“抢人”政策,在疫情后作为重振经济目标的系列政策之一,也不容易引发负面问题。近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要以超常规的举措加速经济恢复重振,把发展的油门踩下去、速度提上去,进一步稳预期、提信心。持续打好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上海新的落户政策,可以说是“超常规的”。

  

不过,这个力度,还不够。

  

放宽对应届研究生的落户,无非是因为研究生文化程度高、技能高,将来大概率是高收入人群。但是,政策目标既然是冲着高收入人群来的,那么,那些在上海打拼多年,已经成为高收入人群的往届的研究生、本科生,为何不能对他们放宽落户呢?

  

要知道现在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成为高收入人群,只是一种可能,而那些在上海不能落户的高收入人群,已经是一个现实存在。市场与社会已经证明了他们的能力,这比一纸学历证明更有效。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不能落户,处于各种歧视性政策中,比如不能买房,小孩上学不能享受户籍待遇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因为落户无望的预期,而离开上海。

  

一个公司,想要寻找一个人才,就直接到市场去招聘,而不应该自己办学校。同理,一个城市,想要获得高净值居民,就应直截了当地去招揽,而不应该只瞄准应届生。这个令人不解的现象,存在于各个城市的抢人政策中,归根到底,还是不那么相信市场。

  

目前上海有一些引进高端人才的积分落户政策,对学历、职称、注册公司、特定专业、纳税、社保进行打分,达到一定分数,就能获得上海户籍。但这个政策的门槛还是太高,不能满足上海本身的发展需求,更不用说疫情后的经济重振。

  

很多人觉得,上海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这其实是个误解。

  

上海外环内的面积大约664平方公里,是上海的核心区域,人口1140万,人口密度1.71万/平方公里。而东京的最核心区域,面积大约600平方公里左右,与上海比较接近,这两个区域的人口密度也是接近的。上海外环内的人口密度虽然高于纽约、巴黎和伦敦,但与东京差不多,所以,上海人口密度不算低,但也不算太高。

  

而如果比较整个大上海,其人口密度并不高。一线城市占总人口的比例,才是一个更符合经济规律的指标。上海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占中国人口总量的1.8%。韩国首都圈(包含首尔、仁川、京畿道)面积平方公里,是上海的一倍,占国土面积的11.8%,人口超2600万,占韩国总人口的50.2%。东京都占有全日本人口的10%,至于东京都市圈平方公里,人口高达3600万,每三个日本人就有一个生活在东京圈的狭小范围内。在美国,3亿人口,纽约大都会区人口为2157万,也占到美国人口7.3%。

  

可见,上海人口占中国的比例,远不及其他国家的大城市。北上广深,都应该有更多的人。

  

中心城市的经济集中度,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息息相关。更大的城市,有更大的经济活动。对房地产、创新、消费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实际上,正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一线城市,创造出更多价值,为地区做出更多的经济贡献,才支撑起了一线城市的户籍价值。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时,涌入大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奋斗多年,他们在城市生根发芽,留下足迹、朋友、爱情、家庭。这会形成一种真切的拥有感与归属感,这就是民与城,民与国的联系。他们也有着相当的经济实力,但由于户籍问题,他们最终可能还得离开大城市,获得感与归属感就会被剥夺感、挫败感替代。

  

让这些人能够更顺利地落户,留在上海,不管是出于对这些在上海长年打拼的人的公平,还是考虑到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好的,都是应该去做的。

  

文转自“风声OPINION”,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打赏不设上限,支持文化重建长按下方左边二维码右边打赏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新刊)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理性参考。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