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文科男,从专科考到名校硕士,毕业后送外卖,辛苦但不痛苦

这是《自拍》第333个口述故事我叫何成,三年前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三年后的今天,我在重庆步行送外卖。身为寒门学子的一员,我的起点其实并不高,高考懵懵懂懂地考进一所大专,才开始后悔高中没好好学。在几位老师的鼓励下,我先完成了专升本,

我,文科男,从专科考到名校硕士,毕业后送外卖,辛苦但不痛苦

  

这是《自拍》第333个口述故事

  

我叫何成,三年前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三年后的今天,我在重庆步行送外卖。身为寒门学子的一员,我的起点其实并不高,高考懵懵懂懂地考进一所大专,才开始后悔高中没好好学。在几位老师的鼓励下,我先完成了专升本,接着又考上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

  

当所有人都盼着我学业有成、前途光明的时候,我却走上了另一条路。研究生毕业后,我没有着急找工作,直接回老家休息了几个月。后来,我在河南的教培机构当过英语老师;去长沙的电子厂加工过苹果手机玻璃屏;最近这50多天,我一直在重庆做外卖小哥。

  

很多人一听我的经历,就觉得我这么多年书白读了,问我为啥不选个体面点的工作?我觉得这跟性格有很大关系。坦白说,我这人身上有很多缺点,比较自我、不太会交际、做事没什么规划,过去这些年也因此踩了不少坑。但我觉得现在还不算晚,尝试这么多工作,也算是在弥补我的人生阅历吧。

  

外卖小哥分平台骑手和众包骑手,我选的是后者,可以自由安排接单时间。

  

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儿来定义,我属于典型的小镇青年。1992年,我在河南信阳的一个村子里出生,虽说是农村,但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种穷乡僻壤。我爸妈生养了四个孩子,他俩平时除了种庄稼,还包了个小鱼塘,在家里养了十几头猪,足够支撑六口人的开销。

  

我爹这人很勤快,每天给猪打料喂食,锄屎冲圈,剩下时间就去撒网打鱼,除草种地。他见到每个人都会热情地上去唠两句,唯独在家里话少,经常不知不觉出了门,啥时候回家也不打声招呼,赶上饭点儿我们都不知道去哪儿找他。我性格比较自我,这点可能也是随他。

  

童年时代,我总体上是无忧无虑的,除了帮家里打打猪草,干点农活,就是上树掏鸟蛋,下水摸鱼捉虾,成天上窜下跳。后来上了小学,我爹怕我跟其他小孩学坏,就经常背着我把别人支走。以至于我和弟弟几乎没什么好朋友,也不太会跟人交际。

  

左一是我弟,左三是我,这是周末在表哥单位玩跳棋。

  

小学五年级,我爷爷被调到县城工作,我和弟弟也跟着转去了县里读书。爷爷以前在乡镇做会计,一年到头不怎么回家,是奶奶一个人把五个子女拉扯大。到了孙子辈,奶奶就不干了,宁愿天天打麻将也不乐意看孩子。

  

老两口长期分居,没什么共同语言,常常一天也不说一句话。在她家的那段日子,我听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唠叨,比如牙膏挤多啦,盛饭太满啦,拧毛巾把地弄湿啦......时间一长,我的性格都变得小心翼翼的。

  

我的小学成绩还不错。特别是数学,不用费劲就能年年拿第一。升初中之后仗着自己基础好,老师讲课基本不听,自己看看课本就会。可初中毕竟跟小学不一样,随着难度加深,我慢慢就消化不了了。由于性格原因,我不会做的题也不知道去问老师问同学,难题就放在那里,我不去解它,也不想管它。

  

初中三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刚入学是全班第二,到初三已经跌到中等水平。高中就更难熬了,高二开始分文理,大部分男生都想学理。我那会儿理科不太好,想着努力学一学期,看能不能争取分到理科班。结果期末一考试,化学刚及格,物理和数学都不及格,只好去了文科班。

  

有段时间我还想走艺术生这条路。以前家里人干活的时候就老爱哼歌,潜移默化地我也爱唱。周末放假同学们都回家了,我喜欢晚上一个人在校园里溜达,经常看到一些艺术生在唱歌练嗓子。我感觉“嗯”呀“啊”呀的也不难,练了一段时间自我感觉不错,就跑去跟班主任说想学声乐。

  

老师理都没理我,直接给我家里打电话,“怎么想走艺术?那学音乐的文化课得是差到啥程度的!”可能在老师眼里我还算是有希望的那类学生,他也不管我喜欢什么,死活卡住不让我学,一次宝贵的主动选择就这样夭折了。

  

我(右一)上学时很少拍照,这是高中唯一的照片。

  

后来,我高考数学只考了59分,总分离本科线还差十几分,专科倒可以好好选一选。可惜我啥也不懂,填志愿随便选了几个名字靠前的学校。选是选了,心里还是不甘。那时候复读成风,很多人高考失利都会考虑复读。我也想再试一次,八月初填完志愿就去复读了。我把状态调整得非常好,还选了一个我喜欢的数学老师带的班。专心学了半个月后,我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数学还是学不会,这让我特别郁闷。

  

8月23号,我收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院的录取通知书,打开一看,通知书说24号开学报道。我想既然学不会,复读的事还是算了吧。当天下午就去亲戚家借了7000块钱,想连夜坐12个小时的硬座赶到北京报到。

  

我大专报的是英语幼教专业,那会儿挑专业的时候看了几个都不太喜欢,觉得自己初高中英语都不错,高考英语考了120多分,就选了这个专业。找亲戚借学费的时候,亲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专业是一辈子的大事,你这选的有点仓促啊。老话说,宁做田舍郎,不做孩子王。你一个小伙子,将来带一群娃娃咋说?”

  

我没有听亲戚的话,想着不管怎样,先上了再说。当时爸妈和两个姐姐都在东北打工,做搓澡按摩的行当,家里只有我和弟弟。无论复读还是临时决定上大专,这些别人看起来很重要的人生大事,都是我自己决定的。

  

我和弟弟(左一),高中时一起在校附近租房,虽然经常吵,但让是陪伴我最久的亲人。

  

去北京上大专是我人生第一次坐火车。开学军训的时候,我发现同学几乎都是北京或周边的,那些孩子对职场和社会比我现在了解的都多,家里对他们的职业规划也很清晰,将来毕了业,最差也能在北京郊区找个有编制的幼师工作,能看出有一部分人是混日子等毕业证的。

  

看着同学们吃喝玩乐,我开始后悔高中没好好学,脑子里经常会蹦出回去复读的念头。人都是这样,能上一本谁也不想上三本,何况是一所没什么学习氛围的大专。其他同学经常约着出去玩,我极少跟他们一起,就自己一个人看书。在老师们眼里,我的这种行为算是特别的存在,他们都觉得我这样的应该上本科才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有位英语老师喜欢唱英文歌,刚好我也爱唱,我俩就经常一块唱。有几次唱完,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何成啊,你是个男孩子,学业是大事,要好好规划规划,如果能考上本科是最好的了。”

  

还有一次,我从食堂吃饭出来,顺手捡起地上一张小纸片丢进垃圾桶,这一幕刚好被一位老教授看到了。那天他在办公室门口见到我就说:何成啊,你身上有一股浩然之气。后来有几次他当着全班同学对我说:何成,你必须考上本科!

  

老师的鼓励让我内心非常震撼,我再也不想像过去一样荒废时间了,听课特别认真,考试有两三次都拿了单科满分。专三的时候,学校也开始建议同学们专升本,学制是3+2,考上本科之后只念两年就可以。一些优秀的助教老师还会分享成功经验。有了动力,又有学习方法,我很顺利地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的英语(文秘)本科。

  

我的大学学位证书,我的身份证年龄比实际年龄小三岁。

  

可能大专时对自己抓得太紧,上了大学我又开始放松了。我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不用太好,差不多就够了,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参加活动、交女朋友。北京联大的奖励又特别多,要么给钱要么给奖品。有一次我只是参加了个唱歌的海选,卡里就多了150块钱。后来我参加校园歌曲大赛,第一届得了第二名,第二届得了第一名,钱啊物的没少得,生活费都不用家里出了。

  

毕业季来临前,同学们都对未来做好了规划,不是工作就是考研。我依然懵懵懂懂的,唯一确定的就是压根儿没考虑要工作。我这人有一个特点,脑子里只能装一件事,一般不会一心二用。既然不想工作,那就只剩考研这条路了。

  

联大的一位政治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硕士考的中国社科院,博士考的清华。他对我们说,如果决定考研,就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在那种氛围下,你能明显感觉到这不是心理暗示,而是一诺千金,是那种沉甸甸的自我承诺。这句话感染了我,接下来十个月我排除了一切干扰,全心备战考研。

  

本科毕业前拍的证件照,有些人拿去求职了,我没用上。

  

为了考研,我还是动了很多心思的。考我们本校相对容易,但方向只能是教育硕士。我又不想当老师,考教育硕士干嘛?我是学英语的,身边很多同学会考英语或者翻译方向的硕士。这时候,我的想法又和别人不一样了。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我自认为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觉得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作为一个曾经的文科生,我考虑了文史哲包括心理学很多学科,再深入一了解,又都不感兴趣了。后来我在研招网翻那些招生目录,有一天翻到了中国社科院,再往下翻,就看到了民间文学这个专业。

  

这个专业相对小众,竞争会小一点,而且这个领域面很宽,民俗音乐,语言,建筑等等,包括现在很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这个专业的研究范畴,学生可以任选一个方向做研究,这点我尤其喜欢。

  

在北京考研,本地的好学校好专业竞争都很激烈。我一个二本英语专业,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从学校选择来说,一般考985、211的学校多,像中国社科院这种学校招的少,报的也就少,于是综合考虑之后,我决定冒个险,果断选择了社科院。

  

我的硕士学位证书,专业全称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没想到,我竟然成了那一年北京联合大学本部唯一考上社科院的学生。面试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选的民间文学“神话学”这个方向更冷门,全国搞这个研究的导师也不过几十人,社科院这个专业每次招生不过一两名,还不是每年都招,而是毕业几名招几名。

  

因为涉及民俗比较多,考这个专业的多是少数民族学生。这一届只招两人,我是唯一主动报考且中文过线的学生,另一个同学是北师大那边调剂过来的。

  

我查过相关资料,“神话学”主要研究人类神话和一些神学哲学类的东西,很多涉及到人类灵魂的。很多人会开玩笑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可能会有它的道理。现在人们不管穷还是富,好像快乐的并不多,这些现象也许是灵魂深处的东西,这点我倒挺感兴趣。而且,这个专业这么偏门,估计报考的应该不会太多,也许会好过些。所以我还是按时去复试了。

  

我在社科院研究生宿舍里的自拍。

  

导师很重视我这个中英文都比较溜的学生,可惜那时候我还是不够成熟,做事也不行。有一次导师交给我一些文件整理,也是为了让我多接触些资料,为将来研究做基础。但我心里很抵触,觉得扫描上传这些东西毫无技术含量,纯粹浪费时间。我一直拖着没做,也没跟导师说,直到截止日期前两天,才跟导师说这工作我做不了。

  

当时情况紧急,导师真是气坏了,他把我带到人少的楼道里,忍着怒火跟我说“你既然做不了为什么不早说呢?”我很不好意思,感觉对不住导师。但这样的事情我好像一直也不太会处理,习惯了逃避和放任,连怎么去解释都不知道。

  

好在导师很包容我,他年过半百,为人极有修养,轻易不发脾气,我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度过了三年。

  

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在沟通表达上的问题。平时看似和人交流挺好,真遇到事就不行了。我没什么朋友,也不太会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很多时候即便意识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只好任由事情发展,导致身边一些人渐行渐远,有一任女朋友就是因为我的性格原因分手的。

  

2018年大雪后的社科院研究生院校园。我喜欢人少的时候出来溜达。

  

2019年七月,转眼又到毕业季。学校组织了不少校招会,同学们天天跑面试,就我没去。我当时的想法很幼稚,觉得那些单位如果很好,还用跑到我们学校来招人吗?这个想法可把我害苦了,导致我错过很多了解工作和职场信息的机会。

  

后来导师建议我考博,甚至帮我分析了几位博导老师,也因为我的原因没有实施。我不想考博一是不喜欢写论文,二是觉得我身边的那些博士可能搞学问太久了,张嘴闭嘴都是理论;三是考虑到博士毕业一般会去大学工作,学校里一成不变的环境也不是我想要的。听说我们学院很多毕业生都去了企事业单位,也有的去了高校,总之工作都很稳定,还有一小部分选择继续读博。

  

领完毕业证之后得离校,我干脆收拾东西回老家休息了几个月。一开始不觉得有什么,后来下楼碰到邻居都很惊讶,问我啥时候回来的,现在在哪儿呢,在干嘛呢?一堆问题搞得我很尴尬。意识到老这么待下去也不行,我就去市里一家培训机构找了份英语老师的工作。

  

面试的时候说起学历,他们说硕士啊,我们这来过十几个,还有一个博士呢。进去之后,我才发现现任的大部分老师都是大专毕业。在我入职一个月的时候,疫情的消息传开了,公司仍然要求上班,我强硬拒绝了,怎么着也不能为了工作玩儿命吧?老板一看我不去,工资也没给我,等于白干了一个月。

  

后来又换了家机构带初三英语,一个月三千块钱,这是和其他老师们的合影。

  

我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无奈我们这些小地方的孩子基础太差,而且已经习惯了填鸭式学习,对我的方法不太适应。机构要求带课老师要保持一定的续费率,我带的20个人只有四五个续费,很难把课卖出去。这时机构销售部换了个老资历的英语教师做主管,他之前在上海做过销售,不过他的那套东西我不认可,忍了一阵儿我再也忍不下去了,终于在第九个月的时候辞职了。

  

接下来我又在家闲了几个月。2021年8月,经过一个视频博主的介绍,我去了一家名叫长沙蓝思科技的电子厂,负责在车间流水线做苹果手机的玻璃屏。这家厂子在郊区,地方有点偏,距长沙市中心有38公里。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博主介绍一份工作能拿九千的提成。有很多从深圳、上海这些大城市被介绍过去的,一看那么偏僻,连体检都没参加就跑了。

  

这是我去的那家电子厂,一共在里面做了8个月。

  

我的学历只有上边面试的人知道,做到一个月转正时,管我的线长才看到我的资料,他特别惊讶,嘴巴大张,眼睛瞪得圆圆的,问我咋那么高的学历跑来干这个。我随口说了一句,来之前我也不知道办公室也招人啊,他听了就没再问我。

  

入职前五个月,厂里为了留住人每个月会补助1500,加上底薪,我差不多能拿到五千多。在工厂上班还是挺苦的,白天晚上两班倒,每天工作十个半小时,中间只有午饭时间能休息一会儿。我的岗位是开机员,要不停地来回走动操作机器。

  

刚开始俩月还能忍受,到后来我发现,昼夜颠倒导致我生理时钟紊乱,白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新人补贴没有了,工资一下子少一千多,我感觉为这点钱牺牲健康特别不值,就又辞了。

  

2022年4月,我带着存下的几万块钱回了老家,那天晚上,我整宿都在想接下来能去哪呢?小区里的叔叔阿姨见面就问,老家是一天都不能多待。想来想去,我想到了重庆。之前因为谈过一个重庆的女朋友,我对重庆也算了解,那里的人文自然我都挺喜欢。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买了去重庆的车票。

  

重庆的龙头寺公园,我比较喜欢户外运动,更在意一个城市有没有这些活动场所。

  

到重庆前两天我是住的宾馆,第三天就花800多租了间房子。第一个月,我每天吃饱喝足刷手机,还学那些做自媒体的人发了些视频。歇满两个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种心态变化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可以说是身心痛苦,宁愿做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不想无所事事了。

  

虽然没人管没人问,但每天洗衣做饭,吃了睡,睡了吃,疯狂刷手机的生活也会让人精疲力尽,好像废了半条命一样。这种消耗真的能让人脱层皮,这就是我对躺平最真实的感触,所以人千万不能躺平什么都不做。

  

第三个月,我开始找工作,最先打来电话的是保险公司,听到保险我就烦,我爹之前就因为耳根子软被卖保险的人忽悠过,每年几千块保费交了,赔付额度才几万块。之后又有个销售公司让我去面试,等我隔了几天去入职的时候,发现公司门口贴着公安局的通告,说这是个卖保健品的骗子公司。要不是晚了几天,我差点就成了他们的同伙。

  

后来我想起来之前看的一些视频博主就是跑外卖的,这个工作时间灵活,工资也过得去,于是我就在网上查了查兼职送外卖的介绍,下载了一个众包app。前两天是线上简单培训,到第三天后台就可以使用了。

  

我好奇地试着点了抢单。点进去之后才发现竟然不能退,平台规定抢了就必须送,否则会扣八块钱。好在这单就在我租房的小区里,我跑着就过去了。送完感觉还挺简单的嘛,又接了第二单。我从下午三点多一直送到夜里10点多,总共完成11单,挣了63块7毛钱。

  

第一天送外卖纯步行上线五个小时,怕超时不敢多抢,抢一单就送一单。

  

绝大部分外卖员都有电动车,我问过站点,租一辆车要六百块钱一个月,相当于每天20块钱成本,这也太贵了。自己买一辆续航差不多的得四五千块钱。我想来想去,觉得没想清楚要干多久,正好自己从小爱运动,身体素质也不错,不如这样先步行送。

  

为了方便取送,我只抢周边一公里内的单,我们小区一共有四个区,每个区八栋楼,总共大概有五千多人,这体量差不多够我跑了。担心超时完不成任务,我都是抢到单就下线,送完了再上线,这样自己好掌控一点,一天也能挣个一百多块钱。

  

有段时间接单不多,我吃饭都省着,总吃便宜又抗饿的面条啥的。虽然身上也有几万块钱存款,不至于很困难,但我已经习惯了节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也会尽量给自己补充营养。

  

我一上午接了10单挣了五十块钱,买这条鱼才花了六块钱。

  

跑外卖的过程中,我会看到很多贫富差距和社会现实。有时候送一单零食就好几百,差不多顶我一个月的菜钱。平台上还会有那种帮人家扔垃圾的单,上楼到门口提上垃圾,下楼扔进垃圾桶,一单五块钱就到手了,这样的单虽然不多,难免还是会让人感慨一下。

  

前些日子重庆四十多度,因为天气热,平台补助多,订单的客户也多。我顶着一身臭汗跑来跑去,每天平均要走三万多步,三万多步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你不要太慢地这样走路,要连着走五六个小时。我送单的区域基本都在社区里,也不会堵车什么的,都能按时送到。那个月每天跑四十多单,平台补助拿了五百多,算下来总共挣了五千多。

  

对我来说辛苦倒不觉得什么,遇到一些看不惯的事情才会让我觉得不爽。有一次送单因为时间问题导致客户退单,商家不肯承担损失,把责任推给平台,平台的权力肯定大过我们这些外卖员,最后我只好自认倒霉,自己把单买了。

  

看着越来越低的提成,我对这个行业也有点失望。外卖员真的太辛苦了,顶着烈日跑那么远,一单只挣三块钱,有时还要忍受客户的挑剔。

  

这份工作让我想起了我爹,他当初特别不喜欢干搓澡的,经常抱怨自己得不到尊重。那些客人动不动嫌轻嫌重骂骂咧咧,后来他每次提起来就说自己是“褪猪皮的”。我知道他也不想那么说,苦点累点没什么,得不到尊重就让人挺不舒服的。

  

我们一家各忙各的,很少团聚,上一次凑齐还是2017年给妈妈过生日。

  

全家属我学历最高,现在挣钱最多的却是学历最低的我妈,她转行做护工后平均每天最少挣二百,还不算客人给的红包。爸妈老说我高不成低不就,他们很无奈,完全理解不了我的想法,但碍于中间隔着这么远,管不了也就不管了。最近一任女朋友跟我分手主要也是嫌我挣得少,工作不稳定。

  

像他们一样,很多人都说硕士送外卖是浪费社会资源。我不这么认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送外卖又不丢人,反而那些觉得送外卖丢人的才丢人。别说我现在是暂时送外卖,就算长期送了也很正常。

  

如果我不是送外卖的,而是应聘了大学辅导员,也许很多人对我的看法会立马转变。实际上呢?大学辅导员或者公务员扣掉五险一金,到手也就四千到六千的工资,跟我送外卖的工资差不多,只不过打工更累,工作时间更长。说到底,还是大家对职业偏见根深蒂固,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要考公考编,好像进入机关单位才算体面,才有社会地位。

  

我的事被媒体报道后,有好几个经历相似的粉丝联系上我,跟我聊他们目前的状态。我感觉像我这种情况的人还是挺多的,有些人也做着一份暂时过渡的工作,有些人只是看着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过没说出来而已,就像那句话说的: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再难大家都没有躺平,起码都在干着,这就不错。也有几个干得不舒服在那抱怨的,我觉得没必要。既然都是成年人的选择,又没人逼你选。开心就干,不开心就换一个,没必要那么痛苦,我虽然暂时辛苦,但并没有觉得痛苦。

  

车到山前必有路,选的不对再重新选择呗。我之前因为不会规划也踩了很多坑,不过年轻时做错也正常,现在我不也在学着完善自己嘛。

  

接下来,我计划买辆二手电车继续跑外卖,这个工作时间自由,只要付出点辛苦就有点收获。剩下来的时间,我也会探索别的路子,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赚钱又能帮助别人的事来做。如果过几年还是找不到,也许会找个工作上班,也许会开个小店做个生意。不管什么时候,事总还是会做的,哪怕边走边看呢。

  

文末彩蛋:《自拍》对话何成

  

《自拍》: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吗?

  

何成:我觉得自己是个带引号的“失败者”,我只是在尝试的路上做的太少了。为什么别人做成了,因为别人该经历的早就经历了,所以犯下的错误更少,更容易成功。而我尝试的太少了,基本上没什么工作经历,包括大学期间也没有尝试,实际上我几乎是没有经验的,这可能就是我失败的原因吧。不过我现在经历也不晚。

  

《自拍》:走到今天这一步,你的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哪个发挥的作用更多?

  

何成:应该是主动选择,就算看上去是被动选择,之前也是因为没有主动行动造成的。比如说找工作,在我找工作之前,基本上本没做任何提前准备。因为我不喜欢一心二用,到毕业那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在处理跟毕业相关的事情,没有去考虑工作的事情,这可能跟我个人的做事习惯有关系,我很多时候确实是有点拖延。

  

《自拍》:你理想中的最佳职业是什么,你最想成为像谁一样的人?

  

何成:我还真的想象不出来,之前也没有想过。我觉得这个东西是会变化的。比如说这两年你觉得这个职业不错,但随着你的年龄、环境、家庭成员的变化,对最佳职业的理解也会变化,我觉得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我说不出来什么是理想中的最佳职业。我也不能说想成为像谁一样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说我说我想成为作家一样的人,问题是我还不太会写作,或者说我想成为像运动员一样的人,但我已经错过了成为运动员的阶段。

  

《自拍》:你会觉得自己是在逃避现实或者逃避一些更有挑战的事吗?

  

何成:应该是有这种情况的,其实更多的时候去逃避的就是对你不熟悉的,或者是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我也不太同意一些人说的要挑战自我,要战胜自我,我觉得尽力去做就行了,不要到一种极端的程度。我们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反人性,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这种情况还是要减少。

  

《自拍》:现在年轻人中流行躺平和摆烂,你有哪些思考,觉得和自己有关联吗?

  

何成:躺平和摆烂都只是一种说法,因为说的人多了,你说我说他也说,变成了一种流行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对你有偏见。比方说以前你穿一个烂洞的衣服,别人可能会觉得是你穷,当它是一种流行的时候,大家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年轻人这种所谓的躺平、摆烂,实际上是对自己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时对压力的一种排解,或者是一种自嘲。大家都这么说,形成共识了就不会压力很大。我自己和这两个词表面看还是有关系的,在别人看来,到了这个学历就应该朝该去的地方去,只是我个人没有把学历和工作结合得那么紧密。

  

《自拍》:你觉得当下的年轻人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过怎样的人生?

  

何成:这个问题难到我了,因为我自己的工作都没有整明白,将来做什么职业,还是干什么事业,我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过什么样的人生,我也只能说一个大概的,就是尽量让自己舒服,也让身边人舒服,毕竟我还有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毕竟他们都是我们最亲的人,我还要照顾别人的感受。

  

《自拍》:读书这么多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自己和其他外卖员有什么不同?

  

何成:首先我能意识到跟这个世界的接触。读书的过程给人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你可以和古今中外的人交流,打开了你的思维和思路,所以我虽然是一个很犟的人,但我的思维实际上是非常灵活的。

  

我们学辩证法,所谓一分为二看问题,很多人都以为就是一分为二,从正反两个方面看不就行了吗?不是你对就是我对,不是你错就是我错,实际上不是这样。一分为二的思想是在告诉我们,你还可以一分为三,一分为四,一分为五,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不同的历史阶段来看问题。我觉得自己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想问题的角度、眼界可能会更宽。不过,也不能因此否定和我一起送外卖的其他小哥,觉得他们没有眼界,不是这样的。毕竟我也不了解别人,我们做众包配送的都是线上接单,平时基本没有接触。

  

*本文由何成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何成本人提供。

  

何成|口述

  

逍遥鱼|撰文

上一篇:上海不要分数的大专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理性参考。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