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职研究生还不如一个正规本科”,这种学历歧视正确吗?

某机关科员小王是一个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单位已经工作多年,除了熬资历以外,没有任何职务提升。和他同时进入机关的小张是一所普通大学本科毕业,二人的工作表现也相仿。可是在最近的一次职务变动中,小张却被提拔为副科长,在随后的公示中,小王发现张立的学历中增加了一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正是这个学历让小张

有人说“在职研究生还不如一个正规本科”,这种学历歧视正确吗?

  

某机关科员小王是一个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单位已经工作多年,除了熬资历以外,没有任何职务提升。和他同时进入机关的小张是一所普通大学本科毕业,二人的工作表现也相仿。可是在最近的一次职务变动中,小张却被提拔为副科长,在随后的公示中,小王发现张立的学历中增加了一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正是这个学历让小张超越了他。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2017年诞生的一个新说法,不同于以往的“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

  

非全日制研究生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

  

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所以造成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的错误现象。

  

由于国情的关系,我国的高等教育类型比较多,除了统招的普通本科及研究生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教学方式补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大量缺乏高等教育人才,但统招的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太少,难以满足社会需要,于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大学,在职学习、自学考试、网络大学,以及各种的短期培训等等,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教学方式虽然相比普通高等教育有种种缺陷和不足,但在快速培养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快车道,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已经突破700万学生,看发展趋势应该还会持续增加,以前作为良好补充的非统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不适合当前形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

  

其实,对于非正规统招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就职市场一直觉得低人一头,存在着严重的被歧视现象,哪怕你是一个在职博士,拿到招聘单位还不如一个正规的本科学历。

  

现在正在一家大型外企人力资源部工作小李就感受深切,她本科在一家非常普通大学读了人力资源专业,后来感觉自己的大学在人才市场上不太吃香,就报了一家名牌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花了几年时间和巨额学费,终于拿到一个硕士学位,想着可以去找更理想的工作,但现实却打了她的脸。

  

小李在网上应聘时填写的是硕士研究生,招聘单位对她也很感满意,就约她面试,但当招聘单位知道她是在职研究生学历后,立马面色一沉,责怪她为人不诚实,应该在网络投送的简历中注明是“在职研究生”,并以非常轻蔑的语气说她的“在职研究生”学历一文不值,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来面试。

  

在经受了这次打击以后,小李再也不敢提自己是研究生了,安安分分地用自己的本科学历去应聘,最终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

  

其实,在职场上,类似小李这样的经历还是非常多的,有些单位明面上不说,但在潜规则下是拒绝招收任何非统招学历的毕业生的。

  

这次国家新定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上已经和正规的研究生一样了,既有学位证,也同时拥有了毕业证,但遗憾的是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上却写着“非全日制”四个字。正是由于有这四个字的存在,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一样在就业市场受到歧视。

  

  

面对这种歧视情况,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觉得非常冤屈,他们觉得既然国家已经给他们发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了,就应该象普通的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一样享受应有的待遇,而不能分成三六九等,否则,这项政策的意义何在呢?

  

而另一方面,作为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也觉得非常不妥,他们认为自己是经过艰苦学习,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入学资格,并经过几年全日制学习最终才获取毕业证和学历,他们放弃了本科毕业后几年工作赚钱和职业晋升的机会,如果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待遇一样,那么谁还要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呢?

  

  

当然了这种矛盾的观点只是代表他们各自本身的立场,而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文凭只是你走入社会的一个敲门砖,真正的本事是在后续的工作中,看谁更有本事,谁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能抱持“唯学历”“唯文凭”论,但是,面对招聘官,在大家都没有机会证实自己的能力以前,学历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高考和随后的高等教育就是判断个人智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一场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人就获得初步的进阶权限,获得这种权限的人在随后的社会生活中就相应获得了一定的优先权,这也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但也仅仅是一个进门的优先权而已。

  

其实,在一些真正进行科学管理的公司,学历真的只是一张入场券,很多人没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但只要能真正展现出实力,一样会得到重用。

  

我们看过一些著名大企业招聘要求,国内高校非清北不要,国外高校要世界排名前50,门槛非常高。

  

  

但一张华为公司高管的学历清单,却大大出人意料,华为的高管们虽然也大多出自名校,但“咖位”却似乎低了几筹,里面只有2个清华毕业生,更是没有留学外国名校的人,但正是这些“非名校”毕业生,领导了华为这样扬名世界的企业,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谁敢说不行呢?

  

  

学历只是人生的一个开端,终身学习,终身进步才是正确的人生打开方式,我们不能唯“文凭论”,展现个人能力的方式也很多,这些都需要整个社会去权衡,如何评定人才,如何去评定个人能力,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考试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强盛几千年的基础。我们国家的人才征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先秦的血统传承,王侯家天下,到两汉察举制举荐人才,再到魏晋南北朝僵化的门阀制,最后才在隋代形成了科举制选拔人才。清代末期,当科举制不再适应社会进步时,新式的现代学校教育及考试制度才走进中国人的生活,自此之后,就没有大的变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人才选拔机制,也是目前最高效,最公正,最公平的模式。

  

如何更好的选拔人才,体现人才价值,需要社会的有识之士多加研究,真正形成共识,才能不再出现各类职场歧视现象。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理性参考。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