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顶尖大学本科在读,想要进入国内顶尖投行和券商,是该国内深造还是出国深造?

本科金融专业,面临出国留学还是国内保研的选择。未来理想的工作地点是上海,希望进入顶尖投行和券商(毕竟想混个中产,金融行业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应该是去美国top20还是国内保研深造,如果出国投入产出性价比是否高(美国待个一年半载总得要100万人民币吧?回国后进入顶尖岗位的比例大不大?)如果国内深造是

国内顶尖大学本科在读,想要进入国内顶尖投行和券商,是该国内深造还是出国深造?

  

本科金融专业,面临出国留学还是国内保研的选择。未来理想的工作地点是上海,希望进入顶尖投行和券商(毕竟想混个中产,金融行业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应该是去美国top20还是国内保研深造,如果出国投入产出性价比是否高(美国待个一年半载总得要100万人民币吧?回国后进入顶尖岗位的比例大不大?)如果国内深造是选择清北还是上海的复交(据说上海地方保护很严重,在上海用人单位的眼里清北还不如本地的复交?国内读完研后进入顶尖领域的比例大不大?最好能与海归有个比较),多谢各位金融前辈,投行券商的前辈们能够指点迷津!

  

我帮你整理一下逻辑:

  

不论是出国深造还是国内保研,都不一定能保证让你进入顶级券商和投行。

  

就算是进入到顶级投行,你也很可能混不到中产。

  

根据你对投行的理解,我觉得你还需要再多考虑一些因素。

  

  

对不起请原谅我的偏激和跑偏,但这真的是我听到关于投行最好听的笑话。

  

我跟你港,不管是投行,还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大部分就是个中产,撑死了也就是个uppermiddleclass水平,小扎那种多少人里能出来一个?

  

可别拿着那种全国收入统计来对号入座觉得自己收入超了中位数就是上层阶级了。比如在美国uppermiddleclass的中位数收入是200K(roughly),upperclass的底线380K,你在投行前台拼个几年轻松几十万年薪,so?这收入不是买不起个几十万的birkin,但你看看投行有多少女VP背birkin的?但凡哪个女VP背几十万的包了,底下就开始有意无意八卦她是不是跟哪个大佬有一腿了。为什么?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随心所欲拿着全部收入去买买买,尤其是能拿这个收入的年纪差不多刚好是有了家庭孩子各种烧钱的年纪。说真的,以前蛮多年长的男同事有了孩子后前几年妻子全职在家,等于说是一个人收入养全家。

  

以前街上大家区分是不是中产特别简单,放到国内也一样的道理(虽然我个人不喜欢社会主义下“中产”这个词)。只要你完全不需要工作就可以过上住豪宅开豪车满世界去度假以及眼不眨买买买的生活并一直维持到死而不必担心晚年财务凄惨,你就是上层社会;但如果你需要工作才能维持这种奢侈的生活并且要在年轻力壮时把退休后继续维持奢侈生活的成本拼搏出来,那你就是个uppermiddleclass,国外大部分所谓的高薪职业———律师、医生、花街民工、湾区民工等等,都属于此列,并且还是大部分人功成名就之后的水平,职业前期多的是人只达到lowmiddleclass的水平。

  

国内?国内金融行业跟阿美更是两码事,有着闻名全球的资本金融大佬并且有着全世界养羊场供他们薅的阿美家精英都很难靠投行奋斗到上层社会,国内就更不要想了。可别跟我说什么财富榜少见投行券商大佬的原因是他们多是隐形富豪,你怕不是没听过一个词,叫纸面富贵?以前多少女明星栽到这四个字上啊。你拉出财富榜一个个看大佬们的经历,你看有几个是在没有产业(包括实业和技术等)的前提下单纯靠金融发家的?你有机会接触到实打实的国内隐形富豪的话,你再看看有谁是在没有背景的前提下单纯以金融(狭义上)发家并维持着数年乃至数代的荣华富贵深藏功与名平安无事的,真以为都是一穷二白吃素的?说句不好的,你想当白手套,也得有能和套里之手哥俩好的机遇啊。

  

废话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年轻的学生们不要过度神话化这行,投行券商可以带给你高薪,可以把你从贫寒穷苦之家带飞升进中产,可以让你一个180线小镇青年定居北上广,但很难(等同于无)让你一步登天跨进上层。你得明白,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你想实现由中产到上层的跨越,最最基本的是“ownership”,投行的任何岗位都没办法让你成为“owner”。

  

年轻人啊,趁着年轻,多学几门手艺(技术、知识、兴趣、证书……随便你们怎么叫,表达技巧也是一种需要磨练的软技能啊,这个问题换个问法,回答偏向自然就不一样了,当然如果本来就是出于热度噱头的目的那另说),少整天困惑于“阶级跨越”“中产的悲哀”“前路的迷茫”等等这些有的没的。二十来岁,本就是该朝气飞扬的年纪。

  

………………

  

PS,如果超越中产的意思指的是“住得起一线房开得起百万车”,以上种种权当我没说。

  

再PS,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没错;年少轻狂飞扬跋扈,也没错。但梦想一旦染上浮躁,轻狂的背后没有碾压别人的实力,味道也就变了。想进入顶级投行券商当然不是浮躁,但如何进入顶级投行券商这个问题,在知乎已经被答烂了,我本人就回答过几次类似的问题了,然而类似的提问依然层出不穷且无新花样,无外乎就是target和non-target。稍微一搜就能找到答案的东西,太多人却懒得动一下手指,速食年代都寄希望于送到嘴边的面包,想进入投行却连这一点基本功都不肯做,不是浮躁是什么呢?就像上学时候老师告诉你解题思路你不满意非要标准答案一样,别人告诉你再多怎么进投行、投行的选人标准,你也不会满意,你要的是别人肯定地用yesorno回答你、要的是别人肯定地告诉你哪一条路能保你必进投行,这就是为什么此类问题不断却越来越无人问津。我有时候会收到一些关于海外工作和投行的私信,但凡问的东西是我曾在回答中提过的,我向来是一个字都不会回,我再有闲也不愿回这种私信。

  

非你不可的技术有吗?洞察机遇的敏锐有吗?勇于冒险的胆魄有吗?八面玲珑的手腕有吗?稳扎稳打的谦逊有吗?都没有,谈什么中不中产突不突破。资源?有资源的需要问这个?

  

我父亲曾经批评过我,“张口million闭口billion,钱少了看不上,钱多了赚不到,心比天高能力比纸薄。”

  

与各位共勉吧。

  

在知乎社区,意见用户(掌握话语权者)的主力正是中产及预备中产。(在我看来,所谓中产,即收入主要来自出售自身人力资本的人群。)

  

而题主的问题是「如何超越中产」。

  

向中产询问如何超越中产,就好像问普通985,211的学生「如何打败你们考上TOP2」一样。

  

几年前可能大家会委婉地劝你,但近几年知乎社区内的友善度下降地非常厉害,所以,被冷嘲热讽应该是预料中的事。

  

首先,这样的问题不太会在知乎上受到欢迎,人会觉得你很飘。(但有可能火,因为槽点不少)

  

「超越中产?你先混到我们这个层次再说!」

  

其次,知乎恐怕也不回答不了这种问题。

  

尽管有的人指出中产和富人在禀赋上的差异,但我觉得这样的解释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如果你有马云那样的爹,你还会来这里问这个问题吗?

  

像这种如何moveupsocialladder的知识,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轻易获得。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盈利机会,那这个机会很快就会因为进入的人过多,而趋于消逝。

  

roughlyspeaking,我建议你选择一条能够帮助你开阔眼界的道路,而不是去问有没有直达的路。

  

想赚大钱的人不应该只盯着钱,当你能够解决某个悬而未解且比较重要的问题,或者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群的需求,我猜,富裕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吧。

  

谢邀,这个倒是有可能的,虽然概率极低。

  

仔细读了题目,感觉答主的意思可能被误解了,应该不是进入顶级券商投行之后就算是超越中产了,而是如何通过进入投行、作为跳板、跨越中产,或者至少做到uppermiddleclass。

  

某种意义上,这个和想通过高端会所接触有钱人,实现跨越阶层的思路类似。

  

尽管风险极大,且对人的要求很高,但总比接触不到这些人要来得概率大一些。

  

更何况,顶级投行也能保持一个相对体面和优渥的生活。

  

先抛掉什么是中产这个话题,金融领域我见过两个典型故事,是实现了阶层跨越的。

  

第一个是女孩子,名校硕士毕业,长得白白净净在金融这行算是比较美的了(越上金字塔尖上走,对美貌的宽容度越高,靠脸吃饭的行业除外。所以经常会看到行业盛传的美女,也没有想象得那么惊艳,依然非常受追捧)。

  

不过,如果你认为这是个靠美貌跨越阶层的故事,那就错了。

  

她找了一个同样出身于农村的男朋友,在两个人年收入仅30万不到的时候,结婚时借了200万,2014年付了魔都的首付,省下婚礼的钱,每月靠炒港股和美股来赚钱付月供,紧衣缩食每天盯盘,结果赶上了牛市和后来的房价上涨,算是跨入了中产水平吧(不知道按照知乎的标准能不能算)。

  

我是很佩服她的。

  

扪心自问,没有哪个女孩子想把日子过得那么辛苦、杠杆加那么高(可以对比一下最近萧山结婚例子中的姑娘,连买房贷款都不肯)。

  

但反过来讲,她如果不在金融领域,以他们的家庭情况,借不到200万这么大的数字,也不敢在薪水那么低的时候,十倍负债去购房,这背后都是有高人指点的。

  

第二个是男生,算是顶级名校硕士毕业了,家里中产吧,后来进了内资投行。做IPO项目时,跟对方财务总监打得火热。

  

男未婚、女未嫁,就顺利成章走到了一起,后来才发现,姑娘居然是董事长的独生女(当然是不是事先就知道,我们也不清楚)。

  

对方父亲也很满意这个准女婿,觉得小伙子家世清白、学历高,关键是懂资本运作,可以对家族生意有巨大的帮助,上市后就辞职回去接管企业了。

  

上市公司董事长虽然不能严格算上流社会,但身价过百亿,也比原来的中产家庭要好不少了。

  

但这种事情有多少呢?挺少的。

  

大部分都是同行业找一个,差一点的,每个人年薪30万左右,父母凑钱出个首付,好一点的,自己拿1、200万或者上千万,另一半的工作是象征性的,再好一点,就是双方都能拿这么多,一年家庭收入3、400万乃至于上千万,即便是在北上深,也是支撑得起头等舱、五星级酒店的开支的。

  

但算不算超越中产了呢?我觉得还是不能算。

  

因为我也认同某位答主的答案,上层的定义,不该靠工资收入,而是资产收入。

  

在金融这种白手套的行业,如果你真的只靠自己跨越了阶层,只怕离进去也不远了。

  

但的确能接触不少靠资产收入的人,而你对于他们,是有很大价值的,有希望通过婚姻、或者跳槽的方式,去分一杯羹。

  

未来二十年,大陆随着一代企业家们的老去,二代不愿意或者不能接手业务,就会有大量的家族信托需求出现,总得有自己信得过的人管吧。

  

回到题主关于学校选择的问题,据我的观察,内资券商更爱招国内的学生(比如北清复交,上海的确愿意要上财,但复旦交大也不会减分),外资喜欢招海外名校,中金中信这类自诩国际化投行,略偏好海外顶级名校,北清在国内依然是硬牌子,毋庸置疑。

  

可是,我始终觉得,比起超越阶层这件事本身,想清楚人为什么要超越阶层,以及你愿意付出的代价,更重要。

  

  

?除特殊标注外所有内容都为个人原创,若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若对金融分析、证券研究等方法论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专栏《孤独的修行》,或者点击投资和研究,都是孤独的修行——证券卖方研究方法总结(一)

上一篇:难道本科毕业就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吗?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理性参考。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