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突破874万 多地出台“硬核”政策帮就业

临近毕业季,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容小觑,各地一系列暖心“硬核”政策助力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部门联动保就业资料图。左边中新经纬右边张猛摄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届

高校毕业生突破874万 多地出台“硬核”政策帮就业

  

临近毕业季,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容小觑,各地一系列暖心“硬核”政策助力毕业生就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部门联动保就业

  

  

资料图。左边中新经纬右边张猛摄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会议要求,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加强就业服务。研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等政策。

  

4月21日,教育部、人社部发文,在4月23日至29日、6月20日至26日、9月19日至25日、11月23日至29日分别举办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联合招聘周。

  

5月6日,由教育部、人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

  

5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教育部、人社部在北京联合启动“校企行”专项行动,为大学毕业生释放一批新的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

  

各地多举措助力毕业生就业

  

除多部委的联合行动,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举措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真金白银”发就业补贴

  

广东明确,广东高校学生毕业2年内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就业,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含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服务基层项目,机关事业单位编内人员除外),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3000元给予补贴;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的,按每人5000元给予补贴。

  

安徽规定,当地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将从就业补助资金给予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此外,广东、安徽、天津还对湖北籍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分别给予2000元、1500元、3000元求职创业补贴。

  

国企、事业单位定向招聘毕业生

  

除了给毕业生发放就业补贴,北京、上海、浙江、陕西等地国企、事业单位招聘向毕业生倾斜。

  

北京指出,今明两年(2020-2021年),北京市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含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疫情防控相关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需紧急补充医护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且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可简化程序,采用绿色通道招聘聘用,相关手续可待疫情结束后补办。

  

上海要求,上海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在今年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

  

浙江规定,今明两年,浙江明确国有企业将拿出不少于50%新增岗位用于招录高校毕业生。同时,今年将新开发1万个基层岗位用于招录高校毕业生。

  

陕西明确,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70%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设置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投资金、供场地扶持创业

  

各地除发就业补贴、专项招聘外,还从场地、资金等方面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湖北明确,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湖北高校毕业生提供。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河南规定,河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按个人不超过20万元、小微企业不超过300万元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可申请2万元至15万元的扶持资金。

  

重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优创优帮”在校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每年在重庆高校毕业生中择优遴选30个项目,给予一定立项资金,并安排导师跟踪帮扶1年。实施“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每年择优遴选100个左右项目,根据项目质量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原题为:《高校毕业生突破874万!多地出台“硬核”政策帮就业》)

  

(来源:左边中新经纬右边)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请读者理性参考。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